課程描述INTRODUCTION
創新思維工作坊



日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Syllabus
創新思維工作坊
課程背景:
互聯網浪潮之下,無人超市、無人銀行、無人機蜂涌而至,AI智能持續顛覆著人們的認知。全年無休的機器,持續、高效的生產力自然無人可以企及,在這場工業革命的人機博弈之中,什么才是人類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?
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創新能力。既是商務人士必備的核心技能,也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、創新轉型、跨界商業模式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。
如何捕獲商業先機,在市場環境的強烈風暴下逆襲為行業巨頭?
如何規避經營風險,激活組織內部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,賦活人才高效生產力?
創新人才和創新組織的孵化,將會引領您和企業沖破如上囧境,轉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!
本課程始于《麥肯錫問題與解決技巧》,融入了克里斯坦森的哲科思維和斯坦福大學DesignThinking(設計思維)的創新理念,設計了“問題原型-本質界定-腦力激蕩-創意方案-行為測試”五步解決問題的流程。透過本質探究的追根溯源找到經營管理的核心問題,通過“腦力激蕩”催生學員多維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視角,沉浸于DesignThinking(設計思維)的探索樂趣及創意方案中,更能“多面鏡”跳出課程和案例研討本身、創新復盤思考的脈胳及結構。通過突破思維慣性、系統分析思維脈胳、多維度分析問題、可視化創新復盤等,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創新能力融會貫通地應用在產品研發、商業模式創新、項目創意管理、營銷管理及活動策劃等工作場景,讓思維更變通、工作更高效、創新更便捷!
課程收益:
●激發創意,突破思維慣性:發散性激發自由暢想與聯想,結合“多角度思考”訓練,讓大腦更有創意;
●系統思維,可視化風暴:用思維工具將復雜的信息系統性呈現,既能看到全局及細節,也能看到趨勢與方向,更能在留白處衍生更多創新的想法;
●創新復盤,拓展思維邊界: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戰演練,認知、重構并拓展思維邊界
●分析解決,提升創新能力:最簡單有效的模型+流程工具,有效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,推進組織關鍵問題的解決(商業模式創新、產品研發、創新項目、營銷管理等等)
課程時間:2天,6小時/天
課程對象:中基層管理者、項目管理、研發部、產品部、高潛員工、培訓師
課程特色:沉浸式體驗+多面鏡超體+案例剖析+人格測試+以賽代教+實操風暴
課程大綱
導入:哲科思維
引言:我說的可能都是錯的——混沌大學李善友
思考:這句話背后的邏輯是什么?
第一講:問題原型——Empathise(同理心)
一、以終為始,明確核心問題
1.問題——定義、本質
2.問題的三大類型
類型一:恢復原狀型
類型二:防范潛在型
類型三:追求理想型
3.問題的優先級
1)優先順序矩陣——緊急性、重要性
2)問題的解決目標
案例分析:解決事實癥狀
評估匹配度:問題VS目標VS癥狀
研討:問題和癥狀哪個更重要?為什么?
分析工具:矩陣圖、*
案例推演:角色扮演——同理心體會核心痛點
二、事實分解,掌握癥狀原因
1.重塑問題
1)問題分解——核心問題、分支問題、可落實問題
2)目標分解——重要性、大小、遠近
3)癥狀分解——緊急性、覆蓋性、相關性
2.分解原則——MECE原則
1)不重復/相互排他性
2)不遺漏/集合網羅性
3.結構性分解
1)因素分析法——事實、數據
2)6W3H分析法——What、Where、Which、When、Who、Why、How、Howmuch、Howmany
3)差異分析法——差異性、標桿學習、同體比對、異體比對
研討:分解的關鍵是什么?為什么?
分析工具:因素分析、6W3H、差異分析
案例:招商銀行——標桿分析示例
第二講:本質界定——Define(定義)
一、追根溯源,鎖定因果關系
1.再塑問題、目標、癥狀
1)因式分解——定位關聯性、邏輯性
2)預判——因果關系、相關關系、其他關系
2.因果關系三要件
要件一:因素與結果有關聯性
要件二:因素發生在結果之前
要件三:沒有其他干擾因素
3.區分關系
審視所有相關要素
1)斷定——因果關系、非因果關系
2)補充——因果連鎖、干擾因素
研討:反復確認問題、目標、癥狀,意義何在?
分析工具:因式分解、關系要件
案例分析:京東——客服投訴率高的問題分解
二、雙向挖掘,推導邏輯關系
1.問題類型與解決目標——問題不同,終點不同
2.解決途徑及步驟
1)由下而上法
2)由上而下法
案例分析:誰動了我的硬盤
3.邏輯關系——演繹、歸納、因果、條件充分性
案例:風險管理全貌
二、情境分析,預見理想問題
1.理想問題——定義、定位
2.制作腳本三步驟
步驟一:掌握環境因素的結構
掌握各類風險的重要度:風險矩陣
a以因果關系鎖定
b以相關性鎖定
c以因子分解鎖定
d以因子統合鎖定
步驟二:制作環境腳本——損益表
步驟三:檢視邏輯——三要素、后設認知、九追問、反復驗證、對方立場
3.行動計劃四要素
要素一:設定期限
要素二:羅列必要條件
要素三:掌握必備的技術或知識
要素四:制定實施計劃
4.可行性分析——(P)SCQA
1)P:主角
2)S:穩定的狀態描述
3)C:顛覆現狀、發現問題
4)Q:列出待完成的課題
5)A:回答
研討:反復確認問題、目標、癥狀,意義何在?
分析工具:甘特圖、PERT圖、SCQA、問題認知坐標軸、邏輯三要素
案例:巴爾丹的制藥困境/組織分析中的7S
第三講:替代方案——Ideate(頭腦風暴)
一、腦力激蕩,探求解決之道
1.場域——積極、歡樂、能量磁場
2.四原則——激發“頭腦風暴”
原則一:自由暢想
原則二:盡可能保證數量
原則三:不批評不打斷
原則四:互相滋養啟發
3.“頭腦風暴”五步走——澄清議題、明確規則、自由發言、歸納確認、澄清激發
4.點投法五大步
一步:分配投票點
二步:告知投票標準
三步:一個想法上只投一票
四步:看過所有想法后再投票
五步:有影響力的人最后投票
二、舉一反三,超越思維局限
1.*
1)切換視角技巧——多樣分解、關系倒置、仿物類推、轉換焦點
2)“藕”生創意
a“放空”游戲訓練
b關注興趣事物
c跨度“嫁接”
d破局聯想
2.“廣深高速”——突破思維慣性
1)把握本質
2)透過形式看原理
3)切換應用
研討:腦力激蕩的原則有什么意義?為什么
創意工具:隨機詞匯表、創意地圖、思維導圖、吉爾伯特工程模型
案例產出:小組課題技控方案
第四講:創意方案——Prototype(原型制作)
一、腦力激蕩,探求解決之道
1.創意借用——美第奇效應
1)突破聯想壁壘
2)逆反假設
3)隨機組合
4)捕捉交叉點
2.借用跳板,滋生創意
1)“YES,AND”思維
2)差異利益——互惠為贏
3)跳板法——細化、優化、替代、聯想
3.第三選擇
1)本質——把餅做大的藝術
2)繞過立場,獲取價值
二、團隊共創,激發創意浪潮
1.團隊共創——十步走
一步:描述問題
二步:發散思考
三步:卡片示范
四步:小組聚焦
五步:集體解讀
六步:同類整理
七步:團隊列名
八步:二次風暴
九步:投票排序
十步:總結復盤
2.分投法六大步
3.2*2決策矩陣的步驟
一步:確定兩大影響因素
二步:設計矩陣模型
三步:討論并確定不同象限
四步:制定行動計劃
研討:團隊沖突,最為合適的處理機制?
創意工具:創意地圖、風暴指北針、決策矩陣
案例產出:小組課題共識方案、差異利益地圖及策略
第五講:行為動作——Test(測試)
一、風險評估,驗證環境腳本
1.可行性評估——四問
一問:能否解決問題?
二問:有什么制約條件?
三問:有什么期望條件?
四問:有什么負面影響?
2.代入環境腳本——驗證風險度、評估風險偏好
3.可行性分析報告——矩陣調研表+風險評估報告
二、行動計劃,定期復盤驕正
1.制定計劃——三控
1)控全局——甘特圖/行動矩陣圖
2)控重點——實施明細表
3)控風險——應急機制和措施
2.督導計劃——指標+監控
3.復盤反思
1)復盤計劃——即時反應迭代
2)復盤文化——激活動力及產出
答疑:課程反思——有什么后視問題?
創意工具:甘特圖、手繪圖、風險矩陣
案例產出:小組課題行動計劃及復盤計劃
創新思維工作坊
轉載:http://www.3zuil.com/gkk_detail/249278.html
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
- 蔡柏玉
創新思維公開培訓班
- 創新思維訓練 李宣漫
- 創新思維與問題分析解決 張鐵軍
- 金字塔原理 林若藍
- 經理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能力 林老師
- TRIZ與創新思維 倪老師
- 金字塔原理:邏輯思維與有效 汪洱
- 優勢思維-問題分析與解決 莫老師
- 向IBM學創意:創造性解決 李宣漫
-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轉型 周傅峰
- TRIZ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 冀老師
- 開放式創新與互聯網思維 楊飛
- 創造性解決問題
- 8D快速解決問題 何老師
- 一線主管問題分析與解決 張兵
-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思維 Jia
- 經理人高效問題分析與解決 陳老師
- 管理者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 吳大有
- 魅力領導的問題分析與解決 趙海云
- 結構化思考の圖謀職場~職場 李程
創新思維內訓
- 互聯網+爆款產品的設計與創 賀新杰
- 激發賦能——構建創新孵化營 蔡柏玉
- 問題分析與解決——創新思維 蔡柏玉
- 思維導圖在職場中的應用 蔡柏玉
- 哲科思維,創新杠桿 蔡柏玉
- 結構性思維的建立與運用 寇川
- 工作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課程 寇川
- 結構性思維 張淳
- 問題分析與解決 楊文華
- 職場邏輯-結構化思維與表達 張斐雅
- 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 張顧嚴
- 基業長青--經營策略的創新 劉昭華